《拿起手机,人人都是摄影师》阅读笔记 gaunthan Posted on May 26 2020 ? 摄影 ? > 摄影的原则只有三条: > 1. 要有一个毫不含糊的主题; > 2. 把注意力引向主题; > 3. 删除所有不重要的其他内容,保持简洁 > —— 《美国纽约摄影学院摄影教程》 ## 第一章:解锁手机拍照的隐藏技能 1. **手动对焦,突出主体**。点击相机画面某一处会出现有个框框,该框即为相机的焦点。 2. **手动调整曝光,使画面明暗适中**。设置焦点时框框右边有进度条可以拖动,往上增加曝光,往下降低曝光。 3. **打开辅助线,保证画面横平竖直**。 4. **用好景深,让照片更抓眼球**。景深由光圈大小和焦距控制。对单摄像头手机而言,想把背景拍得模糊,需要保证相机和主体的距离小于主体和背景的距离;具有两个摄像头的手机会自带人像(也叫大光圈、景深)模式,可以直接拍出背景虚化的人像照片。 5. **打开HDR,逆光也清晰**。HDR会拍摄三张照片,一张过曝,一张欠曝,一张正常。然后把三张照片自动合成一张照片。合成后的照片中,不正常的曝光会被自动地调整。**想借助逆光拍摄剪影的话,需要关闭HDR**。 6. **不用App,手机修图就够了**。修图其实是摄影中的一部分,合理看待就好,不要做过分改变事实的修图,也不要完全拒绝修图。 ## 第二章:6种实用构图技巧,学会经营画面 ### 九宫格构图 把照片按横向、纵向分为九等份。横线和竖线在画面中形成四个交点。**在拍照时,结合实际情况,把画面主体放到交叉点上**。九宫格可以理解为简化的黄金分割线。  至于把主体放到哪个交点上,要根据主体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决定,**构图的目的是交代完整的环境**。 有几点要求需要满足: - 给环境留出足够的空间 - 人的正面、视线方向要留出空间,这样画面不至于太压抑 - 给运动的走向留出足够的空间 九宫格构图比较适合环境的拍摄,主体不是单独的,需要注意主体和周围环境的融合以及关系。 九宫格是最基本的构图方式,可以应用于几乎所有场合,无论是人像、风景、还是建筑、静物,都非常的适用。对新手而言,对一般照片采用九宫格构图,基本都不会出错。 ### 中心构图 把主体放在画面的中间。无论横构图还是竖构图,都可以使用。中心构图的好处是画面结构简单,容易被人接受。 在拍摄的时候,**把主体放在画面的正中间,能够特别有效地突出主体。特别是拍摄人物、静物或者单独个体的场景的时候,会经常使用中心构图**。  ### 三角形构图 三角形构图也称金字塔构图,是指**图中的主体具备三角形轮廓,或者相关的主要元素可以形成一个三角形**。  如果画面中的主体无法构成三角形的话,需要在画面中寻找有相关性的元素,构成三角形。三个物体之间最好有大小、远近、主次之分,这样的照片才能更加的聚焦。 ### 对称构图 对称构图也是一种中规中矩的构图方式。**对称包括三种方式:上下对称、左右对称、对角对称**。  对称构图的优势是显得画面均衡、稳定,不会出现左右倾斜的情况,给人一种严肃的宁静感。在**拍摄大型建筑物、水面倒影,或者想表达画面稳定性时**,经常会采用这种方式。 **在拍摄时手机一定要摆正**。 对称构图的原理是使画面平衡,形成视觉上的相对统一。对称构图中,能够保证对称线基本一致即可,因为很多时候无法找到完全对称的场景。 看电影也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构图的方式,因为摄影和摄像是相关的。电影《**布达佩斯大饭店**》中导演就把对称构图用到了极致。 ### 框架式构图 有时候拍出来的照片会略显单调,感觉画面中的场景不够丰富,层次感也不强。可以尝试利用框架式构图,它是**利用天然框架形状形成前景,然后把主体放在框架中**,这样能够使主体更加突出,吸引观者的视线,聚焦在框架内的主体上。  常用的框架有门、窗、镜子,等等,还有一些天然形成的框架,比如洞穴、树叶之间的缝隙,等等。 ### 留白构图 **摄影是减法,留白的方式能让照片更好地突出主体,然后通过大面积的留白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**。  使用留白的构图手法,在拍摄的时候要注意画面的简洁性,主体之外,尽量少地保留其他元素,而且主体的位置一般比较靠近画面的边缘,或者采用其他构图方式,比如九宫格构图、中心构图,等等。 **无论用什么样的构图方式,都是为了让画面中的主体更突出,焦点更清晰,让人一眼就能看出你拍的是什么,你想表达的是什么。不要被各种构图规则、条条框框限制住,要灵活运用。有时候一张照片中可以同时存在几种构图方式,并不是一张照片只有一种构图。摄影是一个艺术创作的过程,需要融入你的想法,表达你的观点**。 ## 第三章:常见的4种光线,利用光影拍出有氛围的照片 **摄影被称为光影的艺术。作为一个摄影师,前期拍摄就是捕捉光,而后期处理则是调整光在照片上的强度和分布**。 ### “顺,逆,侧,顶”四种光 再贵的手机,拍照效果也没办法跟相机比,因为照片的好坏不是由像素高低决定的,而是由内部的传感器元件决定的。简单理解就是,传感器越大,照片的细节被记录的越多,画面就越清晰。用手机拍照,一定要利用好光线的特点。 常见的光线一般会有4个方向:顺光、逆光、侧光、顶光。 - 顺光:光线在你的背后照射过来,拍摄主体的正面被照亮,影子在拍摄主体后边。 - 逆光:和顺光刚好相反,光源在你的对面,拍摄主体的背面被照亮,正面是黑的,影子在拍摄主体前边。 - 侧光:光线从你和拍摄主体擦面照射过来,或左或右,拍摄主体在光源的一侧是亮的,影子在另一侧。 - 顶光:光源在你和拍摄主体的上方,光线从头顶照射下来,影子在脚下。 判断光源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过影子的位置来进行,因为不同的角度,给照片带来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。 #### 最适合手机拍照的顺光 顺光的优点是光照面较大,光线充足,显得非常的清晰,色泽鲜艳,能很好地表现主体,抓住读者的眼球。 不过顺光的缺点也很明显:它能把物体正面全部照亮,但是没有了明暗对比,就会缺少细节,缺乏立体感,感觉很平淡。所以,顺光也叫平面光。 #### 手机也能拍好逆光 拍日出日落都是逆光场景,如果拍不好,就会曝光不足或者曝光过度。这种**逆光环境下,拍摄剪影是一个明智的选择**。  用手机拍摄逆光剪影时,对焦的时候要点击屏幕中人的位置,确保主体清晰。但是因为手机都是自动曝光,人的位置比较暗,所以它会自动增加画面的曝光度。这个时候,人就不是剪影效果了,因此需要我们**手动调整曝光,降低曝光度,来保证拍出来的是剪影的效果**。 拍摄剪影一定要**注意物体的轮廓、人物的姿态**。轮廓要清晰,辨识度要高一。 拍摄剪影最好**选择背景干净的场景**,比如天空、纯色的墙等等。因为逆光环境下,镜头里所有物体都变成了剪影,前后重叠,就没办法区分主次,也看不出要表达的是什么。 #### 利用侧光增加画面的立体感 侧光是拍摄时用得最多得一种光线,特点是**能够在主体上形成明显的明暗对比**。跟顺光相比,它的**立体感很强**。 **如果室外光线太强**,手机拍出来的效果会显得不自然,脸上明暗过渡的地方会比较生硬。所以,也**可以在室内寻找侧光的场景**,比如,窗边就是一个理想的环境,光会相对柔和一些,而且依然能保持明暗对比的立体效果。 在摄影中有一个原则叫【黄金一小时】,就是**日出后一小时和日落前一小时**。这两个时间段的光线偏暖色调,而且不是非常的刺眼,角度也很低,所以很适合拍照。无论是拍人,拍风光,拍建筑,都会显得非常的立体,明暗对比清晰。 #### 顶光也能有所作为 从上方照射下来的光都是顶光,如中午的太阳光、屋里天花板上的灯光。 **顶光拍人像时,可以做一些抬头、遮挡阳光或者其他的动作**。  顶光环境下,物体基本上看不到影子的,也看不到明显的明暗对比。所以**拍摄风光、建筑时,还是要尽量避开这种光线**。如果出去旅游,尽量“起早,贪黑”,利用低角度的光线拍摄,而不要选择烈日当头的时间出去拍照。 ### 有趣的光影 #### 不放过有光影的地方 在生活中只要有光,就会有影,这种场景随处可见。我们要做的就是放慢脚步,留心观察,不放过任何一个有光影的地方。 **光影效果很适合黑白照片**。 #### 错位光影增加趣味性 照片有趣味性,才能让人印象深刻。 ### 如何使用闪光灯 闪光灯和镜头是同一个方向,所以算作顺光。但是借助它拍出来的照片,其实效果并不好,感觉很生硬,不柔和,而且,如果拍人的话,很容易出现“红眼”。 手机的闪光灯功能比较单一,没办法调整角度和亮度。**可以通过调整手机的距离来调整光线的强弱**。如手机离得远使用闪光灯,光线就会柔和很多,这时候再放大画面拍摄即可。 ## 第四章:改变拍摄视角,看到全新的一面 在拍照的时候,离镜头近的物体会显得非常大,离镜头远的会显得非常小,即“近大远小”。 ### 最自然的角度——水平视角 水平视角可以理解为成人视角,**拍摄者和拍摄主体保持水平角度**。优点是:画面显得比较端庄、庄重,比较正面、严肃,**多数会采用对称构图或者中心构图**。这样的照片会显得比较真实,会有较强的代入感。缺点是有点中规中矩,画面的多样性差,显得有些直白。 **人像摄影,很多会采用水平视角拍摄**,比如半身照、形象照、证件照,能够很好地展示人的正面形象,表情、神态会传递得更加清晰,仿佛这个人就在你面前一样。它**更强调人物本身的特点**。 除了拍人,**拍摄风光、建筑这些大场景时使用水平视角,配合对称构图,能够很好地展现大环境的特点**,包含的场景元素比较丰富。 ### 拍出高大感——低角度“蚂蚁”视角 摄影是视觉艺术,虽然照片不能把人的真实身高和体重改变,但是从视觉效果上是可以实现的,这个时候就要用到**低角度仰拍**了。 拍成人的时候,不管男女,都可以蹲下来拍,**将手机放在人的腰部,或者膝盖的角度仰拍**,效果立竿见影。从这个角度拍摄,腿部会离镜头比较近,会显得比较长,头部和躯干离镜头比较远,会显得比较小,这样就能轻松拍出大长腿了。  手机的镜头是固定焦距的定焦镜头,而定焦镜头的边缘会有天然的“拉伸畸变”。就是说,手机拍出来的照片边缘,其实是有点被拉伸的效果的。那么,利用这个特点**拍人的时候,让人的脚踩在画面的下边缘处,利用拉伸畸变,会让腿显得更修长一些**。 **如果要拍摄自然场景或者建筑,想突出气势雄伟的效果,也可以使用仰拍**,比如面对有特色的建筑、雕塑,或者气势磅礴的大树、山峰等素材时。 采用仰望的视角,通过高低大小的对比,能够**突出拍摄主体的高大感、压迫感**。在高楼林立的都市,比较适合采用这种仰拍的角度。 低角度拍出来的照片会非常有视觉冲击力,因为低角度不同于我们正常的视角,所以画面会很新颖,这样拍出来的照片会与众不同。比如,**想要拍摄地面上比较小的物体,可以把手机放到地面上拍**。但是有一点要强调,就是手机要反过来用,**让镜头尽量离地面近一点**。 ### 俯瞰全局——高角度“上帝”视角 自拍的时候,用得最多得就是从**斜上方45度进行俯拍**,这也被称为“万金油角度”。**想拍瘦,想脸小,想拍出尖下巴,基本都是采用俯视自拍**。这种自拍,基本上镜头里只能包含头部和肩部,所以不涉及身材高矮的问题,用俯拍是没问题的。 俯拍的时候,不管是自拍还是给别人拍,要记住是**斜上方而不是正上方**。因为斜上方拍摄,能拍到半张脸或者四分之三张脸,这样会显得脸比较小。如果是正上方拍摄的话,容易拍出抬头纹,姿态不好看。**在拍摄的时候,可以通过一些前景作衬托,比如树叶,增加场景的层次感,使画面不至于太单调**。 在拍摄风光照的时候,高角度俯拍能够拍出更广的场景,记录地面更多的信息。如果场景中有人,那么场景大,人物小,通过大小的对比,即可营造出一种人很渺小的感觉。 **俯拍也是拍美食最常用的角度。用的比较多的是45度和90度俯拍**。拍美食,多数时候并不会拍摄单一的食物,那样会略显单调,所以**采用45度俯拍,能够更好地展示拍摄场景,而且食物有主次之分,有立体感**,能够增加画面的丰富度。**如果食材本身的立体感不是很强的话,也可以用90度垂直俯拍**,因为这个角度能展示画面的丰富度,但是展示不出立体感。要**根据食材来决定拍摄角度**。 ### 打破现实规律的“旋转角度” 摄影不仅仅考验技术,还需要考验创意。旋转角度,就是一种有趣的拍摄方法。**只需要把拍完的照片旋转90度或者180度,就可以带来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**。 拍摄旋转角度的照片需要的技巧不多,它更加依赖于摄影师前期的创意和构思。一个摄影师在拍照之前,脑子里需要有一个成型的照片的样子,**拍摄只是实现想法的一个过程**,而不是在拍摄的过程中,边想边拍。 ## 第五章:4种普通场景,换个思路就能拍出大片 ### 雨天 > 大部分人对下雨的第一反应就是往屋里跑,但是摄影师的第一反应是往外面跑。因为别人忽视的,正是摄影师所关注的。 #### 倒影 **雨天的时候有一个场景特别适合拍摄对称构图,那就是有积水的地方**。找到一个周围开阔,或者有特殊建筑、特别景致的地方。如果地面有积水,就把手机翻过来,**让镜头尽可能地贴近水面,然后采用对称构图进行拍摄**。 #### 雨滴 雨滴往往能营造一些朦胧、唯美的画面,而且,如果利用一些道具,就能够通过虚实的对比,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及空间感。 雨中晶莹剔透的雨滴悬挂在树叶上的时候,抓拍下来,就是一个唯美的场景。手机可以近距离拍摄特写,双镜头手机**可以尝试使用人像,或者用大光圈模式来创造景深效果,让画面更加聚焦。对焦后,适当地降低曝光度,保证雨滴的位置不会因为反光而过曝**。也可以使用辅助的微剧镜头来进行更多细节的拍摄。 #### 虚幻 通过水面拍摄倒影,会有一种虚实朦胧的梦幻效果。如果选择合适的角度,可以拍出穿越时空的错觉。操作方法很简单,**只拍摄水面倒影,或者拍出实物体的一部分,主体通过水面倒影展示出来**。拍完后可以进行180度旋转。 用手机对准水面,可以随时调整角度,保证画面中内容的丰富度,包括人、建筑和天空的云。 这种场景**最好选择天空作为背景**,因为如果倒影中素材太杂乱,会造成主体不够明确。很多时候,**倒影类似于剪影,所以动作可以适当地舒展一些,以便区分人的轮廓**。 ### 镜面反射,拍出奇妙空间 利用玻璃的反射原理,也可以拍出有趣的照片,利用的方法和水面是一样的。在拍摄时,为了保证画面对称,一定**要把手机镜头贴近玻璃**。如果有两个手机,可以通过屏幕的反射来拍摄具有同样效果的照片。 ### 条件有限,手机如何拍夜景 #### 选择合适的拍摄时间 夜景的拍摄时间一般有两个时间段:第一个是**傍晚,太阳落山后一个小时**。这个时候,天空的颜色变化很多,会从蓝色变成深蓝色,再变成紫色,最后变成黑色。第二个是**夜晚,天空完全黑了以后**。这个时间更多拍摄的是建筑物的光效以及路上的车水马龙。 **不管是傍晚还是夜晚,用手机拍摄最好使用三脚架,或者找一个能把手机固定好的地方拍摄**,尽量减少因手抖产生的抖动。晚上光线不足,拍照的时候快门速度会降低,一旦手抖,画面就会模糊。 #### 追焦,把弱点变成优势 在弱光环境下,手机拍照容易虚。**追焦是摄影里常见的拍摄方法,特别是在拍摄运动题材,比如跑动的人、运动的车的时候**。 追焦的拍摄方法比较简单,但是成功率比较低,要多拍。**拍摄的时候,两只手拿稳手机,双臂夹紧躯干,然后与移动的物体保持水平同速移动,在移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**。这样就能拍出主体清晰、背景模糊的追焦效果了。 **在选择场景的时候,背景中灯光的颜色最好能丰富一点**。这样,画面的色彩会更具多样性,因为夜晚的所有效果都要靠光线来衬托。 #### 谁说手机不能拍星空 用手机拍摄星空需要注意以下4个方面: 1. 必须固定手机,可使用三脚架或者找到固定的位置; 2. 在月初或者月末拍摄,否则月光会形成很大的光线干扰; 3. 最好选择野外场景,以减少光污染; 4. 使用长曝光,根据情况拍摄30秒钟甚至更长时间。 ### 自己动手,创造美丽的光影 >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,只要有光的地方都不要放过。 #### 打造追光效果 光线有聚焦的作用,可以让光线聚焦在要点上,其他的内容都不要,让画面更加干净、聚焦。 #### 利用纸板拍出百叶窗的效果 在拍人像的时候,经常会用到百叶窗这个场景。这种线条感能够增加画面的层次和质感,让光线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变化,不会显得单调。 如果没有百叶窗,可以自己动手做一个遮光板。找一个快递箱,裁剪成百叶窗的效果,然后挡在光源的方向。通过条纹的光影效果拍摄人像,可以营造出一种别样的质感。 #### 轻松改变光线 世界是彩色的,很多人拍照时也都希望能把照片拍得颜色丰富一些。常见的光线都是白色的,如果想改变光线的颜色,可以借助一些道具来过滤光线。 可以收集一些彩色的透明纸或者塑料袋,将它们挡在光源上进行拍摄。**通过人工干预来改变光线的颜色,可以营造出时尚的彩色光影效果**。 如果光线太强,有的时候手机对于光线过渡的处理会不自然,明暗分界线会比较生硬。**可以利用补光来提高阴影部分的亮度**。专业摄影师都会使用反光板,没有的话可以利用会反光的物体来制作。 使用白纸、锡纸、泡沫板,或者一些白色的物体,甚至白色的衣服都可以,因为白色的反光效果最好。**在拍摄人物或静物的时候,把光源置于物体的一侧,将自制反光板放在另一侧**,这样拍摄的物体能够保证两面都被照亮,也能在物体上形成柔和的光影效果,从而增加立体感。 ## 第六章:如何拍出有质感的黑白照片 > 经典永远留给了黑白。 ### 黑白照片的永恒魅力 我们的世界是彩色的,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东西都是彩色的,没有人能看到黑白世界,我们只能通过照片看到黑白世界是什么样的。正因为有黑白摄影,让我们有机会看到另一个世界的样子。 手机的好处在于,有很多现成的黑白滤镜。也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参数,把照片变成黑白色。 **黑白照片看起来比较深沉,因为颜色的单纯能让你更好地去观察这个照片。排除了各种杂乱颜色的干扰,照片会更加吸引人**。 ### 用黑白效果,提升视觉冲击力 摄影是光影的艺术,因此在书中反复强调光的作用。好的作品一定是很好地利用了光线,特别是黑白照片,对于光线的要求会更高,无论是自然光还是人造光。有的时候,可能是非常普通的常见,只要有光线的明暗对比,就能立刻提升照片的表现力。 因为手机的局限性,没办法像相机一样把光影效果处理得那么好、那么自然,所以,我们就要寻找更适合手机拍摄的光影环境。**在黑白摄影中,没有色彩来强调细节,只能靠光线来突出主题**。 ### 这些场合最适合拍黑白照 #### 有影子的地方 无论什么场景,只要有光线,只要有遮挡物,就会有影子。可以仔细地观察是否有可以拍摄的条件。**有些平淡无奇的地方,加入阴影之后,会使主体融入一个有意境的环境中,画面立刻生动起来。而且,影子能够起到简化画面的作用,让照片更聚焦**。 #### 寻找有趣的图案 我们习惯拍可以看到的景物,但是有形的景物不会随着时间而发生变化,比如一栋建筑,无论什么时间拍摄,它的样子都是那样的。但**影子会随着光线的强弱、角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化,不同物体的影子又都不同**,特别是一些不规则物体的影子。多观察,会得到很多意外的收获。 #### 有强光的地方 有强光的地方就会有浓重的阴影。**因为是黑白摄影,所以更加强调明暗的对比,来突出画面的结构和环境的氛围**。当遇到早晚光线角度低,没有太多的散射光线时,就会产生强烈的阴影,或者通过建筑物、自然环境中不透光的物体遮挡,也能产生强烈的阴影。这些都是很适合拍摄黑白照片的场景。 #### 有人的地方 无论什么样的场景,只要有人的出现,就会比较吸引人的注意。**不要错过有人的地方,而且最好是远距离拍摄人物和人物的影子,通过小人和大景的对比增加画面感,很好地表现人与环境的关系**。 逆光场景经常拍不出好照片。利用黑白效果,可以减少逆光带来的干扰。抓拍人物时,拍到阳光下的瞬间,在地面拉长了影子,人与影子形成了很好的互动。 #### 有线条的地方 有规律的线条能够帮助我们去构图,因为规律性构图也是一种常用的拍摄方法。在自然界中,线条无处不在,比如建筑和黑白是一个很好的组合。**很多建筑的照片都是黑白色调的,因为建筑的美包括几何图形、线条。如果这些场景想用黑白效果来表现,最好选择秩序性比较好的建筑,这样会显得层次感清晰,线条更自然,也能够排除杂乱颜色的干扰,让建筑的线条感更加突出**。 有时候建筑很大,我们无法拍摄出它的全貌,但是很多建筑的外观并没有鲜明的特点,所以,我们可以**寻找细节的秩序感**。 ### 如何利用手机的独特性拍摄黑白照 #### 光影的对比 如果没有光影,黑白照片就会显得非常的平淡,因为黑白照片中只有黑白灰三种颜色,黑色是主要颜色,灰色为过渡颜色。那么,照片如果没有黑白光影的对比,整个画面都是灰色的,会显得比较平淡,画面的立体感、空间感就不会很明显。 **在拍照的时候,一定要在画面中增加光影的对比,选择强光影环境。拍摄的时候可以降低曝光度,这样光影都会更明显,也可以通过后期来实现光影对比的效果**。 #### 选择极简环境 一张小小的照片,如果不聚焦,主体不突出,是很难吸引人的。如果黑白照片中的元素过多,就会产生杂乱的效果。因为没有颜色的烘托,所以主体会更加不突出,很容易被环境所覆盖。我们要**尽量尝试去寻找极简的场景,在保证画面聚焦的同时,也让照片更加的干净、简单,让人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到画面主体上**。 #### 关注纹理细节 **黑白照片特别容易表现纹理质感**,比如苍老褶皱的皮肤,比如岩石树木的纹理,以及花瓣树叶的脉络。也是因为我们屏蔽了颜色的干扰,才会更加突出纹理细节。 ## 第七章:利用对比,增强照片的层次感 > 一张照片能否吸引人,或者是否耐人寻味,往往取决于画面中是否有强烈的反差。照片如果很单调,就很难传递出更多的信息,因为过于直白的表达让人一览无遗,缺少了主观情感的代入和思考。 在摄影中,对比是一种常见的构图方法,它的效果就是**通过画面中不同元素产生对比,比如大小、动静、虚实等,形成一种视觉上的反差效果,以提升主体的表现力,从而增加画面的丰富度和层次感,引发观者更深层的思考**。 ### 最简单实用的大小对比 在摄影中应用大小对比,就是在画面中选择能够互相衬托的元素,产生以大衬小,或者以小衬大的效果。而且,这些元素必须是我们熟知的。 **在应用大小对比的时候,应该注意照片中的环境是否简洁**。元素多了之后,会产生很多不同的对比,使画面凌乱,反而无法起到突出主体的作用。 ### 最具有视觉冲击力的动静对比 照片是静态的,所以很难像视频一样,展现丰富的细节和动态效果。但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方式为平面、静态的照片添加更多的动感。**在拍照的时候,通过捕捉画面中的动态元素,来增强照片的视觉冲击力**。 旅游季节,景区的人都很多。拍出来的照片,永远都有一群人作背景。面对这种场景,可以尝试**用慢门功能,把走动的人虚化,让拍摄主体在画面中保持不动,就能够形成这种动静对比的效果**。 **苹果手机可以使用实况功能实现**。拍摄的时候,保证人站稳、不要动,手机也要固定好、不要晃动。拍摄之后,在相册中打开照片,上滑选择长曝光模式,就可以实现这种效果。 **安卓手机可以使用手动功能或者慢门功能,降低快门速度**,实现运动元素虚化的效果。 这种功能也能够帮助我们把走动的游客虚化,从而让画面更加的干净,避免那种所有旅行照片里都离不开人群的现象。利用慢门拍摄,最后的效果就是,走动的人流全部虚化了,从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人群对画面的干扰。 遇到有流水、瀑布的场景时,依然可以用这种功能来进行拍摄,达到的效果就是,动态的水流和周围静态的环境形成对比。但是要注意,**因为慢门拍摄的快门时间比较慢,所以想拍出潺潺流水的效果,一定要固定好手机**。在天气好、光线好的情况下,手持手机拍摄问题不大,但是如果光线不好,手持拍摄时,基本上整张画面都会模糊。因此,最好找一个地方把手机固定好,或者使用三脚架拍摄。 ### 最容易突出主体的虚实对比 现在的手机都有双摄像头,甚至三摄像头,在拍照功能中增加了人像或者大光圈功能。它能够拍出模拟单反的背景模糊效果,从而使人物或者静物在画面中更加突出和聚焦。 如果手机自带这个功能,可以选择直接拍摄。不过要注意,**人像功能更适合拍人**。有的人会用这个功能来拍一些静物,比如花卉,但并不是所有手机对主体的轮廓识别功能都很强。如果画面过于零散复杂,它的识别功能就会降低,导致照片该模糊的地方不模糊,该清晰的地方不清晰。 ### 最有空间感的远近对比 照片是二维平面的,**如果想突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,可以通过增强画中元素的远近对比来实现**。 在使用远近对比的过程中,要注意不同元素间的位置关系,要注意到构图的效果。在拍摄的时候,需要寻找画面中的前景和背景,让人能够感受到画面中不同元素的位置关系,利用前后景的远近对比,来产生强烈的代入感。 ### 最有温度的冷暖对比 在彩色照片兴起之后,冷暖对比就成为摄影中的重要手法。**用好了冷暖对比,画面就会更具有视觉冲击力**。 冷色和暖色是最常见的两种颜色,所以利用冷暖对比来拍照片比较简单,对于入门者来说也容易掌握,比如暖色的夕阳和冷色的天空,比如暖色的车灯和冷色的城市灯光,又比如暖色的鲜花和冷色的天空。只要多观察,生活中处处都有值得拍摄的素材。 在建筑中也经常可以发现冷暖对比的环境,比如灯光、建筑本身的颜色、环境的颜色。对于这些颜色,都可以加以利用,来增加建筑摄影的温度感。 ## 第八章:照片不仅要好看,还好拍得好玩 > 技术每个人都可以学会,最终拉开摄影师差距的是观察力、想象力。 ### 考验创意的错位摄影 错位摄影中,重要的是产生突破常规的视觉冲击,通过巧妙的角度,造成违反常理的以假乱真的效果。 错位摄影是旅行、亲子、情侣摄影中常用的小技巧,随时随地都可以通过手机拍摄,不受器材限制。 用手机拍摄错位摄影,首先要注意的就是:**离镜头近的场景,要控制好距离**,最好不要自己拿着手机拍自己,因为手机镜头为广角定焦镜头,离得太近会造成景深虚化效果。所以,最好给别人拍,保证画面的清晰度,以求效果逼真。第二个要注意的就是**衔接问题**,如果要以假乱真,衔接做不好就很容易穿帮。 ### 小镜头大世界的微距摄影 当想拍摄一朵花的花蕊,或者近距离拍摄一个水滴,抑或想拍摄特别细致的纹理,手机会无能为力,因为它无法特别近距离地对焦。 **如果想拍摄更细节的场景,就需要借助外接微距镜头了**。加上镜头后,实现了物理变焦,保证了画面的清晰度,而且使用微距镜头的时候,对于距离非常近的场景,也可以精准对焦。 使用微距镜头,可以改变镜头的焦距,在近距离拍摄时,能够精准地对焦,在保证画面的清晰度的同时,能够拍摄出更多微观的细节,可以展现出肉眼很难观察到的细节。 ### 利用光斑,拍出朦胧夜色 当我们需要进行一些有创意的拍摄的时候,可以有意地把照片拍模糊,但是要有选择地进行拍摄。 雨后的夜晚,在玻璃上会留下密集的水滴。这个时候拍摄玻璃,对焦的时候,要对焦到远处,而不是对焦在玻璃上。水滴反射户外的光线,就能够拍出朦胧光斑的效果、模糊的效果,也能很好地衬托出雨夜的感觉,增强照片的氛围和代入感。 在城市的夜晚有很多的灯光,如果把星星点点的光源拍成光斑,可以增加画面的神秘感,使得夜景照片产生一种神秘的魅力。 因为手机会自动对焦,所以拍摄光斑的时候需要人工干预。使用手动对焦,先把焦点固定住。**用手机近距离对准任何一个物体,然后长按3秒种屏幕,就会出现锁定对焦的提示。这个时候,再移动手机,就不会自动变焦了**。此时拍摄远距离场景,因为超出了焦距的范围,画面就会变得很模糊了。对着光源的地方,降低曝光度,就可以拍出星星点点的光斑效果了。 ### 全景模式的多种玩法 手机的全景模式可以帮助我们记录更大的场景,比如风光照,或者多人的合影。 #### 常规全景模式 全景照片一般是默认从左到右移动拍摄,画面一次记录镜头中出现的场景。所以**当我们拍摄的时候,需要双手拿住手机,双臂夹紧躯干,以腰为轴,尽量保持双手平稳缓慢地横向移动**,这样才能拍到最多的画面信息,防止因为手抖而动出现画面不完整的情况。而且,要尽量拍摄固定的场景,画面中如果有移动的人、车等物体,就会造成画面被分解的结果。 系统默认从左向右移动,是基于人们的使用习惯。但如果想以相反的方向进行拍摄,也是可以实现的。苹果手机打开全景功能,点一下屏幕上取景的部分,即可自动调整方向。 #### 全景分身法 知道了全景成像的过程,就可以利用它的特性来创作了,比如最常见的“全景分身法”。在拍摄的时候想好人物的动作和位置,拍摄者手持手机站好位置,模特站在第一个位置,手机屏幕向右移动,到达第一个位置,停止移动。模特从第一个位置跑到第二个位置,站好。拍摄者移动手机到第二个位置时停止。以此类推。 #### 竖拍全景 全景除了横着拍,还可以竖着拍。使用方法和横向拍摄是一样的,只不过方向是从下到上。这种方法适合与高大建筑物合影,或者要拍摄比较高的场景,而手机镜头没办法囊括整个场景的时候。 可以利用拍摄全景分身法的时间差,拍一个竖版的自己与自己的合影。打开手机全景模式,横着向上拍。手机移动到头顶后,模特跑到摄影师背后,手机继续向后移动。 ### 利用组图来讲故事 > 很多摄影师的书籍都是摄影作品集,他们往往用一本书,上百张照片来展示某个主题。所以,能否拍出有感染力的组照,才是检验摄影师的实力和投入程度的标准。 **拍摄组图或者发布组图要注意统一性,包括主题统一、色调统一、尺寸统一、构图统一,等等**。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“视觉友好”。 组照可以很好地展现故事性,一张好的照片能够经久流传,往往是因为照片背后的故事打动人心。用一张照片讲一个好故事,非常的难。那么用组图来讲述,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。 ## 第九章:手机后期,让照片“变废为宝” > 合理的后期并不是造假,而是帮我们更好地还原最真实的场景,突出照片的主题和氛围。 ### 关注修图思路,而不只是结果 拍完一张照片后,不要马上去修图,而是要先想一下。就像拍照之前,在脑海里要有一个预想,然后根据预想去拍照。修图也是一样。**修图前需要分析照片的特点,有哪些优缺点,什么地方需要保留,什么地方需要调整,确定思路后再动手修图**。 ### 二次构图,让照片更聚焦 修图的第一步是对照片进行“二次构图”,包括“裁剪”和“旋转”。**合理的裁剪会让画面中的拍摄主体更加突出,视线更加聚焦**。 ### 简单调整几个参数,照片就能不一样 二次构图之后,需要对画面的细节进行调整,包括**光效、明暗对比、色彩、氛围**等参数。 ### 改变色温,让照片更有层次感 好看的照片是有温度的。当照片经过几步简单的调整之后,我们需要确定照片的氛围。比如,是想传递温暖阳光的感觉,还是冷酷严肃的感觉? ### 根据题材确定风格 最后就是确定照片的风格,比如黑白风格、复古胶片风格、青春靓丽风格、低饱和度日系风格,等等。根据照片的主题来选择最能体现主题风格的滤镜。 ### 几款软件就可以满足修图需求 #### Snapseed Snapseed被称为手机中的Photoshop,是手机修图中的神器,几乎所有的摄影师手机里都会安装的软件。苹果、安卓都可以免费下载。 Snapseed的强大不仅仅是能实现不同的后期效果,更重要的是它可以针对照片的局部进行调整。大部分软件在修图的时候,每个步骤都是针对整张照片进行调整的。如果有一些细节或者局部的地方需要单独调整,就没办法实现。Snapseed的优势正在于此。 #### VSCO VSCO的特点是拥有强大的滤镜功能,有上百款各种风格的滤镜可供选择,而且滤镜都是偏向于复古风格。但它并非只有滤镜强大,依然拥有很丰富的细节参数可供调整。 #### 黄油相机 为了让照片能够传递某些特定的清晰,并留下时间,很多人喜欢在照片上添加各种文字。加上边框,加上文字,一张照片瞬间变成漂亮的卡片。在各种节日、节气的时候,拍摄特定题材的照片,也可以配上符合情境的文字来烘托气氛。 黄油相机的特点就是拥有非常多的文字模板和素材,基本能满足日常的需求,而且文字模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自由修改和组合,避免出现太多风格雷同的照片。 #### 慢快门相机 慢快门相机(Slow Shutter Cam)可以通过手动调整快门时间来延长拍摄时间,从而拍出流水雾化、车水马龙,甚至星空星轨的效果。 ### Snapseed实操技巧 能否拍出一张好的照片,由很多因素决定,比如拍摄时间、光线条件、拍摄角度,等等。而大部分人遇到的问题就是照片拍出来显得平淡,灰蒙蒙的,质感不强,跟我们看到的真实场景有很大的差距。所以,**后期的目的就是把照片还原得更加真实**。 #### 结构 结构的数值范围是-100~100。**提高结构数值能对照片不同的区域进行综合的调整,让照片颗粒感更强,对比更突出**。但如果数值过大,也会给照片带来比较“脏”的感觉,所以要根据照片调整为合适的数值,力求自然。 **降低结构数值,能够减少细节的对比,使照片显得更加平滑**。比如想突出海面的静谧感,可以降低结构数值,来提升平滑的效果。 #### 锐化 锐化的数值范围是0~100。**提高锐化数值,可以加强照片中每个像素点的边缘区分度。这个效果也能增强照片的颗粒感和细节的细致程度**。锐化的效果要比结构弱一些,不过,任何参数调整的时候都不要过度。 #### 透视 由于拍摄角度、距离等原因,我们拍的一些建筑类的照片会基于透视原理而产生变形,从而降低照片的视觉效果。一个仰拍的建筑和一个平视拍摄的建筑相比,后者的视觉效果会更优。**透视的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对照片的角度进行校正**。 #### 画笔 Snapseed可以对照片进行局部调整,画笔就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功能。它可以通过用手指涂抹照片的局部,对照片的明暗、曝光、色温、饱和度进行调整。 画笔有四种效果:加光减光、曝光度、色温、饱和度 - 加光会让照片变亮,减光则相反。 - 曝光和加光减光效果类似,只是强度更大。 - 色温可以调整局部的颜色。增加色温,颜色变暖;降低色温,颜色变冷。 - 饱和度会使颜色变得更浓或更淡。 #### 修复 多数时候我们会用美颜功能修图,但是美颜功能的效果比较假,所以不建议经常使用。修复功能可以帮助我们去除画面中一些多余的元素。 #### 蒙版 蒙版的作用是对操作进行二次微调,实现对局部效果的调整。这个功能是Snapseed的强大之处。蒙版是对所有功能都适用的一个辅助功能。 ## 第十章:短视频时代,如何用手机记录生活点滴 ### 如何保证视频的清晰度 首先要在手机设置里把拍摄参照调到最高,这样能保证拍摄的视频的清晰度是手机支持的最高清晰度。其次可以借助辅助设备来协助拍摄。 #### 三脚架 拍视频最常用的一个工具就是三脚架,因为它能够保证画面的稳定,无论拍多久都可以保证画面的稳定性。延时摄影、慢动作等都需要使用三脚架。 #### 手持稳定器 拍摄运动场景的时候,手持和三脚架都解决不了抖动的问题,这时候就可以使用稳定器。稳定器通过算法保证手机的平衡和稳定,即使晃动、抖动、旋转角度,手机也会保持在一个水平的状态,而且可以设置不同的拍摄模式和效果,可以拍出电影般的质感效果。 稳定器自带的软件功能很丰富,包括延时摄影、慢镜头,还可以自动进行人脸追踪,保证画面清晰度。此外,还可以直接快速剪辑视频。对于视频拍摄率高的人,建议配备。 #### 寻找依靠点 没有携带辅助设备时,可以寻找一个安全的位置把手机固定好,让手机保持稳定。 ### 大片必用的延时摄影 延时摄影是一种常用的视频拍摄手法,可以理解为“快动作”。比如拍摄10分钟的视频,会被压缩成10秒钟,整体呈现为快动作效果。使用这种功能适合拍摄移动物体,或者自然风光,比如天空飘动的云层、路上的车流、日出日落。能凸显宏大、气势磅礴的感觉。**记录时间流逝、快节奏的活动,或者自然环境变化,都可以使用延时摄影,把很长的时间压缩呈现**。 拍摄延时摄影要注意的5点: 1. **使用三脚架或者寻找一个固定的位置进行拍摄**,不要手持拍摄。延时摄影至少需要10分钟,用手持不仅类而且画面容易晃动。 2. **拍摄时打开飞行模式**,避免拍摄过程中电话、信息等打断拍摄。 3. 如果需要长时间拍摄,比如超过30分钟,或者在比较热、比较冷的环境中拍摄,注意**携带充电宝,并在拍摄前连接手机**。拍摄视频比较耗电。 4. **使用锁定对焦**,保证长时间的画面流动不会影响画面对焦,保证清晰度。 5. 为了减少画面的抖动,可以**使用蓝牙遥控器或者耳机线作为快门**。耳机线插入耳机孔后,音量键可作为快门使用。 ### 带动情绪的慢动作 **慢动作比较适合拍摄一些微观或者凸显细节的场景,比如人的表情、动作、水滴、火焰、食物制作过程等等**。它的目的是突出细节和质感,营造氛围,比如电影中催人泪下的场景,充满恐惧、死亡的场景,炫酷的动作,都会使用慢镜头,这样能产生很好的氛围和代入感。 拍摄慢动作要注意的要点与拍摄延时摄影的一样。 ### 有足够的素材,才能剪出丰富的视频 **如果要拍摄一个视频,一定要注意素材的积累,只可多,不可少**。比如拍摄一个人物,可以从正面、侧面、背面等不同的角度拍摄;拍摄一个风光,也可以通过不同时间段进行拍摄。平时也要有记录素材的习惯,经常拍摄一些有趣的场景,或者“空镜头”(通用的场景,可以用在多种视频中,比如蓝天白云、花卉、街景等,即没有明显的主题或者指向性的镜头)。 赏 Wechat Pay Alipay 《摄影入门:拍出美照超简单》阅读笔记 C++ 泛型编程之静态类型判别